首页 > 国内新闻 > 助力迎峰度冬 “全国一张网”如何发挥供应冲峰能力?

记者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,今冬明春管网整体冲峰能力将达每天11.1亿立方米,为冬季保供提供坚实保障,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。那么,“全国一张网”如何发挥供应冲峰能力、海上天然气田如何加大保障能力,以及风光水电等新能源发挥的积极作用呢?

天然气管网加速建设

提升保障能力

近日,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中卫二站顺利投产供气,我国天然气转供量最大、联络干线管道数量最多的天然气枢纽站——中卫压气站成为国内首家天然气“双枢纽”站,转供能力达2.5亿立方米/天。

国家管网集团西北公司中卫作业区主任 姚红亮:中卫站形成“双枢纽”,为管网供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了“双保险”,进一步提升区域调峰和应急保供能力。

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——泰青威管道与山东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日前正式进气投产。管道总长37.2公里,设计压力10MPa,年设计输量75.9亿立方米。

国家管网集团山东分公司市场部经理 马云飞:该项目投产后,济南、青岛、淄博等省内重点用气区域全部实现双气源供气,更好保障供暖季山东省用户用气需求和安全。

今年以来,国家管网集团大力推动管网建设和设施冲峰能力提升,中俄东线五大连池、明水、肇源等站场增压工程均已建成,为中俄东线顺利增输提供保障。西气东输四线新疆段等项目顺利投产,提升了西气东输系统西段的运行稳定性,不断扩大管网保供覆盖面。

国家管网集团油气调控中心天然气调控部副经理 孙晓波:充分发挥“全国一张网”集中统一调控优势,确保5.7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。目前,天然气管网共运行超150台压缩机组,每日输送近7亿立方米天然气。

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

超100亿立方米

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海上勘探开发力度,精心组织采暖季产能建设,努力提升在产气田供应能力。“深海一号”二期、“海葵”相继投产,海上天然气产量大幅提升。今年冬季保供期间,海上天然气计划供应超100亿立方米。

在海南,“深海一号”超深水大气田抢抓台风来临前的作业窗口实施洗舱作业,确保关键生产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。环海南岛海上天然气生产集群多处生产装置完成工艺流程优化改造,有序实施多项增产措施,为天然气产量调整做好准备。

中国海油南山终端生产监督 韩阳:为了适应新的生产需要,我们在“深海一号”二期投产前对南山终端进行了扩容改造升级,南山终端今年保供季向海南省东线用户的供气能力预计将提高43%。

在广东,近海的9个海上气田正满负荷生产,每天近1800万立方米深海天然气在珠海登陆,通过陆地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。番禺34-1平台正全力推进三个气田群降压开采项目落地实施,力求提早实现增产目标,为保供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和民生需求进一步攒足“底气”。

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白云气田副总经理 赖勇:为做好今年冬季粤港澳大湾区民生用气保供工作,我们提前制订天然气产能计划,每天增加产能近60万立方米。

在天津,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——渤中19-6凝析气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,日产天然气超200万立方米,为华北地区能源保供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
据了解,中国海油在今年冬季保供期间,计划供应海上天然气超100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超10%。随着东方29-1、乐东10-1等气田相继投产,预计到2025年,将再新增天然气供应超80亿立方米。

风电、光电、水电等

可再生能源全力保供

今年,我国风电、光伏、水电、

国内新闻
返回顶部